教学科研论文

笑对名著

时间:2013-12-29 18:25 作者:admin111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合肥七中  苏卫兵 [主持人语:本期刊发两篇对中学生必读30部名著观点相左的文章,见仁见智,以引起读者的关注。究竟如何开展中学生语文课外活动(含课外阅读),欢迎大家拿出生动活泼、内容健康又好操作的方案,参加讨论。]
2000年9月,教育部在新颁布的教学大纲中,第一次明确指定中学生必读30部名著。一个学期过去了,大约70%学生因作业、考试的压力,电视、上网的诱惑,卡通漫画、言情小说的消遣,名著阅读的艰辛等,对名著望而却步,裹足不前。为此,我们应该学学大家,“平生以读书为乐”(朱熹),“在学问中寻找出一种兴趣”(朱光潜),微笑面对名著,或许,我们会因此而找到一片诗意的天空。
一、认清名著的延时价值。
名著,它们都是经过时代的洗礼而巍然独存的书,是时间和空间筛选的结果。一部似乎并不怎么样的作品居然被时间和空间首肯,这本身就是一个极有文化深度的悬念,光凭着这个悬念也值得去读一读。名著,因被很多人反复阅读,已经成为当代社会词语的前提性素材,如果我们不了解名著,就会在文化沟通中产生严重障碍。它们好像是军事上的制高点,占领了他们,很大的一片土地就不在话下了。从这个意义上说,选读名著便是读书时最明智的选择,只有名著才值得读一遍两遍以至无数遍!
如果我们能慢慢地啃啃名著,神定气稳地反复咀玩,就会惊奇地发现,文字同样是有声音的、有色彩的、有味道的、有生命的、有感情的,“白纸黑字”的背后蕴藏着一个极为丰富的世界。在这里,我们就仿佛与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亲聆所言,亲见所行,心心相印,欢悦与共,悲哀同历。而且,正如英国文艺评论家赫兹利特所说:“书籍深透人心,诗随血液循环,少小所读,至老犹记。……好书无须倾尽其囊,便可得之,而我们的呼吸也会充满了书香之气。”所以,阅读名著,不仅马上可以受用,而且一辈子受用。
也许有人认为,名著总是很艰深很难读的,不如读二、三流作品省力,理解起来也容易些。其实,第一流的作品由于逻辑比较清晰,表达比较精粹,个性比较鲜明,形态比较优美,阅读起来不见得比二、三流作品费力。即使费力点,因其足可一以当十,也是非常值得的,似难而实易啊!
二、挤出一定的读书时间。
我常常听人说,他想读一点名著,苦于没有时间。我不太同意这种说法。虽然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试扪心自问:每天真抽不出一点时间吗?如果你每天能抽出来半小时,至少可以读四五页,每月可以读一百多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绝对不会只读四五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有没有决心的问题。还是梁实秋说得好,要“利用零碎时间”。零碎的时间最可宝贵,但是也最容易丢弃!陆游有两句诗“呼僮不应自升火,待饭未来还读书”。盘点一下我们的生活,类似“待饭未来”之时不是每天都有吗?那时,我们在于什么呢?与其沉溺于肥皂剧、卡通漫画、电脑游戏之.中杀时间,不如坐下来认真读几页书!毛泽东曾自述:“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有此境界,何愁没有读书的时间?、
三、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古人说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其中的“手到”就是指写读书笔记。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日子一长,对读过的书便印象淡漠,甚至像没读过一样;或是虽有点印象,但只剩东鳞西爪,只言片语,派不上用场,倍感“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此,有人便感慨,“读书没用处”。其实,这正是因为我们把书读完了便丢开,没有作读书笔记的缘故。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啊!曾弄得洛阳纸贵的晋朝人左思,年少时学习并不好,因受父亲责备而发愤读书,他在室内各处,门上、墙上、甚至厕所里,凡经常接触的地方都挂上纸笔,边读边想,随时记录,日积月累,终于有了真才实学,为日后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读名著时,写一些读书笔记;或在书中注(自己的书);或摘录笔记;或提要笔记,概括全书的神采和脉胳;或心得笔记,记录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文字不必太长,却既可以帮助我们广泛搜集、积累、识记知识,又可以逼得我们读得仔细,思得深入,还有利于我们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为日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线索等。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另外,如果养成了习惯,随读随记,也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也不会觉得很麻烦。
四、主动交流读书信息。
读书的方法可以借鉴,读书的喜悦应该分享,读书的迷惑需要辨析,读书的偏差必须纠正,读书的成果大胆发表。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主动寻找机会,多多交流读书信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长幼之间互相讨论交流,能构建起一种阅读名著的兴趣场和信息场,单独的感受流通了.而流通往往能增值。
交流的渠道是很多的。比如,可以在父母面前三言两语,在同学中间高谈阔沦,或者在读书交流课时洗耳恭听,或者向报刊杂志投稿时泼墨抒情……
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坦言:“我从未把书当作伴我消度时光的闲友,而把他们认定是充实和加深我的真正伙伴。读书尤其是那些名著,就是和历史上最杰出的先贤智者相交。”只要我们坚持读下去,读多了,读久了,便会不知不觉地进入到王国维所描述的读书治学的三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