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区风光

交流学校基建经验,展现魅力校园文化

时间:2014-12-06 22:04 作者:刘丽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记杨开仁校长在全市教育系统节能减排基建工作培训会上的经验交流

      为进一步促进全市教育系统节能减排、基本建设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提高学校基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合肥市教育系统节能减排基建工作培训会于11月27日—29日在巢湖市召开。合肥七中刘小华副校长、总务处巫绪忠主任参加了培训会,杨开仁校长受邀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11月28日上午,在聆听了市发改委潘献金的《政府投资社会事业项目(前期审批事项重点)》的报告后,杨开仁校长作了《深度介入细筹划,建设魅力新七中》的经验交流报告,会议由市教育局装备中心朱伟红主任主持。
交流学校基建经验,展现魅力校园文化(图1)
      杨开仁校长首先介绍了学校搬迁的背景、选址。他说,新校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校搬迁,对外是地区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对内是学校跨越发展的需求。新校位于高新区方兴大道和望江西路交叉口,未来与高端科研机构毗邻而居,校园东南是中科大先研院、合工大智能研究院、中科院创新研究院,西南是38所新区,南边是合肥市芯片产业园,校园所处位置未来是合肥市西部组团的腹部。对学校来说,新校是机遇,也是挑战。新校搬迁动议于2010年11月,启动于2011年10月,开工于2012年11月,落成并启用于2014年9月。

交流学校基建经验,展现魅力校园文化(图2)
      杨开仁校长强调,学校建设要充分考虑学校的教育功能,学校必须高度参与、深度介入。七中新校规划历时9个月,校园建设历时近两年。在前期规划中,我们主动参与打磨,每一幢楼的位置,每一幢楼的大小,每一幢楼怎么建,建成后怎么使用,动工之前全部设计好。新校区用地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在规划过程中,我们注意因形就势而建。整个校园23个单体建筑,没有两个建筑在一个平面上,通过道路台阶融通连接、错落有致。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运动区分布以“品位、人性、便捷”为原则,既相对独立,又和谐连片,功能完善,布局美观。从一个区域转向另一个区域,用时一般不超过3分钟。教学楼走廊为4-4.2米宽,为短暂课间学生嬉戏、活动提供了超大空间。每间教室均利用空间设置了60个小隔柜,供学生存放书本、作业。
交流学校基建经验,展现魅力校园文化(图3)
      新校建设过程中,学校主动作为,积极争取话语权,按照学校的意愿充分彰显设施的教育教学功能。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学校专门成立新校建设“三人”小组,谋划在前,行动在先,带头奉献,实干建校。前期建设近百次专题会,后期筹备一天一例会,风雨无阻,无一缺席。比如建筑选材,外墙材料叫陶土劈开砖,第一眼感觉有点旧,这是学校有意打造,追求修新如旧,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比如设施配备,所有教学用房、公寓用房都是壁挂式空调,食堂、体育馆用的是超大功能空调,礼堂、图书馆用的是中央空调系统,既考虑了未来的便捷使用,又考虑到了节能节电。
交流学校基建经验,展现魅力校园文化(图4)
      精心的规划设计,科学的施工管理,充分的话语建议,才保证了新校的独特风格和恢宏气势。简约的欧派和淡雅的徽派有机融合,红砖黛瓦,古朴典雅,前厅后院,绿树掩映。所有的教学、办公用房都是坡屋面,所有的公寓楼都是平顶,楼顶解决晾晒,楼下安排洗浴。新校设置了南、北、东三个大门,各具特色。南门为形象礼仪之门,气势恢弘、庄重大气,校名为钛金字架设于门楼之上;北门为便捷实用之门,是学生进出校园的主要通道,校名中英文对照,镌刻于门东一巨石之上;东门为绿色生态之门,呼应高压走廊绿带,内与生态园相连,外与廊带绿化融通,大门两侧植攀爬植物攀附门架,校名为一传统竖牌悬挂于门柱之间。校园围墙外植冬青,内攀蔷薇,期望成为绿色篱障,有围墙而不见围墙。
交流学校基建经验,展现魅力校园文化(图5)
      高标准、高起点的学校建设需要用文化内涵充实,需要在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上着眼长远、科学规划、注重品位,突出高雅、大气、实在的主题。为此,我们在新校建设的同时,同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标识标牌、楼宇道路命名、室内外文化制度、励志警语、植物挂牌,校史陈列室、书画艺术陈列室、荣誉陈列室、心理咨询室建设等。经过前期调研考察,广泛邀请征集、校务会议审定等环节,用时七个月,反复推敲最终确定。让花木含情,墙壁说话,让每一条道路,每一栋楼宇,每一个文化区、文化板块,都给师生以熏陶感染,净化着师生的心灵。赋物质以文化,赋文化以人文,大道无形,教育无痕,校园文化“无声胜有声”。
交流学校基建经验,展现魅力校园文化(图6)
      幢幢楼宇透书香。教学楼群六幢楼,两两组合成一个书院,以《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之”前加一句“广智之”命名。“博学楼”与“审问楼”组成“问学书院”,“明辨楼”与“慎思楼”组成“思辨书院”,“广智楼”与“笃行楼”组成“智行书院”。三大书院内文化墙分别以“问”“思”“行”为主题。实验楼群命名为“格物楼”、“致知楼”,组合成“格致院”取自成语“格物致知”。 行政楼命名为“朝乾楼”,取自成语“朝乾夕惕”, 意在勉励所有行政人员,时刻牢记身为七中教育人,要勤奋谨慎,兢兢业业,为学生服务,为教育服务。门厅称为“七角亭”, 亭造七边七角,暗含七中序号数,亦为七中标记性建筑。礼堂命名为“桃蹊会堂”,取自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图书馆命名为“博雅馆”,综合楼命名为“鸿采馆”,体育馆命名为“行健馆”。
交流学校基建经验,展现魅力校园文化(图7)
      条条道路通梦想。校园东西向道路自北向南依次命名为“北大路”、“科大路—同济路”、“南大路”,南北向围墙路分别命名为“复旦路”、“清华路”。以大学校名命名,意在激励学生明确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追逐梦想。中心广场西侧道路命名为“崇文大道”,东侧道路命名为“明德大道”,两条大道延伸直通北门道路命名为“思远路”。崇尚文化,净化品德,大道思远,且行且思。激励广大师生在前进的道路上,既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又要志存高远,激情飞扬。教学楼与操场之间南北向道路命名为“行知路”。此命名,是从老校道路命名中带过来的,一因该路连接运动区与教学区,意在激励广大同学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知行合一;二是为纪念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倡广大教师仿效陶行知先生的育人思想,做培育新时代人才的表率;三则寓意七中将继续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为榜样,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交流学校基建经验,展现魅力校园文化(图8)
      杨开仁校长介绍,新校建设期间,一直得到合肥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以及安徽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发改委、财政局、物价局、人社局、交通局、编制办、高新区、招投标中心、公交集团等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各级领导多次亲临学校,就建设、装备、师资、交通等进行全方位的协调和指导。感谢方方面面的支持,新校启用平稳。新校区、新老师、新学生,我们只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全部磨合完毕,目前家长、社会各界反响都十分满意。开学以来,来校参观考察交流的团队也络绎不绝。
交流学校基建经验,展现魅力校园文化(图9)
      教育局朱伟红主任对杨校长的经验介绍,用“四个创新”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合肥七中顶层设计,深层介入,是创新的成果:一是学校建设中“以校为本”的创新,二学校规划中“主动参与”的创新,三是校园建筑与学校文化相融合的创新,四是校园建设中学校管理的创新。合肥七中新校区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