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校内新闻

校内新闻

合肥七中教育档案(45):那些年我们在合肥七中的日子

时间:2014-06-09 17:39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案例:

200768号,高考英语考试的考场。最后一门,提前做完了,窗外的光从几个角度投进教室,交映往复着,耀眼。手臂上黏黏的,教室有旧木桌的气味,风扇吱吱呀呀。

高中就在那一刻结束。

我眼巴巴地看着来去的美丽女生;她们好像一夜间自己抽条,身体被拉长。抹一抹自己的脸才知道,胡子已长出来。从20019月进七中,转眼,我们在这里度过了六年时间。

六年时间,从十一岁到十七岁,莘莘学子熙熙攘攘走过,我一直在这里。

有些故事,亲历过,觉得有趣而琐碎,它们不止属于我,也属于七中,于是我恭恭敬敬地誊之纸上。

很多人可能都不记得七中还有初中部这回事。

初一刚进校,每学年的开学典礼在安徽剧院隆重举行。主席台很亮,话筒的声音响遍各个角落:“XXX,中国科学技术大学;XXX,复旦大学……”

那届高三毕业生进名校比例很吓人,在我脑里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考不上好大学,只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你看,不是这么多人都去了名校了么?

这情景过去十三年了,我至今仍很难忘。那个嗡嗡作响的耀眼领奖台,好像要为后面发生的故事作一篇序言呢。

初中进校,我们就受到各科老师重视。而那时我的成绩着实没什么起色。想来有意思,初中时候我的数学是会不及格的,而大学居然学物理去了。

老师给予我们平等的关照,给予我们各方面的影响。从班主任郑小莉老师,到各科老师,都是那样地关心这些懵懂少年。首先,他们以自己的丰富的学识和异常的耐心,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春风化雨,点点浸润。

张瑞萍老师是我的英语启老师。她的发音很漂亮,每天上课前都会问,“一周有哪几天啊?”“一年有哪几周啊?”,当然,是用英文。然后大家顺口溜样地背诵,那情境渐成了我初学英语时美好的剪影。从那之后我的发音一直很好,高中时与一位深受口音之苦的同窗调笑曰——“你我口语的差别,就是吃母乳的和吃蒙牛长大的娃子之间的区别”,同窗只能哑然苦笑。

除学习以外,老师们更是平易近人,他们以自己的人生阅历,教导我们。语文组一位老师曾对我说,不必那么急着去做另一个年纪的人做的事,自然生长,幼时天真而轻信,而后痴愚顽劣,再而虚荣傲慢,在青春的时光里啃着浪漫主义放肆生长,把老练和成熟好好地留赠给自己的四十岁。我深以为然。于是七中见证了我们许多。

我们这个班升入高中时,有几件事值得一提。一是我的同桌去了一中,三年后以全省文科状元的身份去了香港,领先榜眼近二十分,让人十分敬畏。再有就是其他留在七中的、升入别的学校的,也都有较出色的高考成绩。还有一件事,就是,我放弃了在七中的直升考试,不想占别的同学的名额,想把这一个宝贵的名额留给同学,我相信凭借自己的实力可以考入七中;我也不打算考其他学校:七中,就是我要上的高中,我不想去别处。

我记得高中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我是坐在第三考场的,分外失落。我的入学分确实只是刚达到重点班的分数。所幸半年之后缓过劲来,从一塌糊涂慢慢又到了班上的前几名。当时教我语文、数学、物理的是李良凤、赵发忠等几位名师。当时上课的细节已经模糊,只记得一个个漫长的下午,校园寂静,我把头枕在臂弯里,看着其中花坛里闪耀的花与叶,红的、绿的,轻轻摇摆,讲台上,诗句、函数、杠杆闪烁动摇。仿佛时间不存在,一堂课就是整个春秋。

高一、高二,我从一个小胖墩变得高壮而丑陋。那个姑娘的倩影让我暗暗发痴,我要让她眼里有我。生活的动力,满足虚荣的方法,从简单的比别人考得好,发展出许多新的花样,比如踢踢足球,写写文章,当当班长。一位我很喜欢的作家说的,我极认同:“我不相信有不虚荣的小孩子,我只相信在虚荣腻味倦怠后,才成长。”七中宽容地看着我们做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高二(7)班是东西朝向的教室,白天烤一面,到傍晚半熟了之后,翻过来继续烤。在某一个周末,这个班高壮而丑的班长——我,伙同两个壮而丑的副班长,用班费从安徽大市场买回来六张窗帘。由于这三个人只是面目凶悍而没有杀价的能力,导致余钱不足只得自己安装。太阳落了。天黑了。三个人站在桌子上,徒手把螺丝拧进窗框,一边唱着歌。想来真是良辰美景。第二天窗帘拉下来,起风了,整个教室里浮动着蓝色的光,像一群人悠游在静静的海。同学们都惊奇,我们仨仰头看着顶上的白墙泛着水纹,不知“别有洞天”四个字的意味是否就是这样。

足球联赛,每年一度,大家都踢得十分起劲。我们高二(7)班踢得不错,班主任吴国银老师给下来的指示是:“别把自己弄残,也别把别人弄伤。”我因为高壮而丑,所以在队伍里司职中后卫。撞不动,挤不开,对手见脸即怵,本人要球不要命——这些特点让我踢得不错。我们场场都落后,最后都反超。一路下来,队内齐心,众志成城,号子喊得响亮。一直不被看好,一直笑到最后——这种感觉很好,人人都该品尝品尝。

时间太短,经不起笨拙地扑腾几下翅膀。高三转瞬而至。还是前面说的三个丑人,又做了件趣事——卖水筹措班费。合肥的夏天苦热,高三的孩子们在很高的顶楼,学校又不允许在校期间去校外买水。于是我们仨决定先用班费买几箱水,放在班里,然后用门口小店的卖价售出,利润基本按一角一瓶来算;收集废瓶子,集中卖掉,于是“利润”翻倍。

有同学有疑虑——这不是搞乱秩序么?感谢七中老师们的宽容,他们笑看着几个学生上蹿下跳,时不时地还鼓励几句。最终赚了好几百班费,钱不多,但我们班运动会上吃的喝的都比别班好。这是后话了。

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们紧张而充实地走向高考。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愿跨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值得一提的是,六年前的软肋数学,竟然考了149分(满分150分)。

七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怎么说呢,成长的粮草不是考试,不是时间。粮草在里面,有人吃得到,有人吃不到。你有多相信这里是适合你的,你就能吃到多少里面的给养。我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六年中,七中对我足够地宽容,数不清的老师,微笑着看着我慢慢长大,经历一个少年成长所需的每一步,在每一次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所以我放心大胆地写,肆无忌惮地说,因为这里的宽容,所以这个少年在一切未知的挫折面前,都好像有恃无恐。

20078月,我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做了三年社团、三年辩论和演讲,当了四年班长。四年里,与一群浪漫而天才的桀骜少年一起成长,成绩属于中上等,卡在前四分之一的门槛。之后陷入了与物理学的单恋,好像她至今还没对我动心。取得科大物理学学士学位后,在科大物理系硕博连读,目前,在光学与光学工程系量子信息专业攻读,继续着与物理的恋情……

一直怀念着我的母校老师们,谨以此文献给我们的母校、敬爱的老师们!

 

感悟:上文是合肥七中2007届优秀毕业生魏达同学近日寄来的一封信。展信读之,魏达同学在200791日新学年开学典礼上代表新大学生给学弟、学妹们致辞的潇洒身影又历历再现。

魏达同学所忆的合肥七中那六年,正好有合肥七中成功升格为安徽省示范高中、建校50周年校庆、初中逐步分离等学校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他的文字,全体七中人奋发进取的身影彷佛又在字里行间荡漾,“风来来去去穿过这里,穿过我们最年轻的回忆”,一方面我们被这轻淡而又浓重的少年情怀所打动,另一方面我们被这清纯而又深挚的怀旧情愫所感染。“穿过你的心情我的眼”,仿佛罗大佑的那首《穿过你的黑发我的手》重新在耳畔响起。

我们教育人总是高度重视去建构、传承校园文化。而解读校园文化,通俗的说,其实就是让每一位追梦的学子真正拥有一份属于他的极致生活,就是我们能时时记忆起的那极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是我们能处处在信念中复活的那点点滴滴中诉说的成长故事。

因此,智慧的教育会始终围绕人的成长、人的情感、人的态度、人的价值展开,致力于为每一位学子打下健康的基础、德行的基础、情感的基础、交流的基础、公共生活的基础、人之为人的基础,真正让能飞的人飞起来,让会飞的人飞得更高。如此,学校才有可能真正振翅腾飞,才有可能让人民群众有口皆碑!

 

理念:守望教育智慧,成人成才并重,务实创新并行。

 

合肥七中教育档案(45):那些年我们在合肥七中的日子(图1)
合肥七中2007届部分优秀毕业生回母校参加开学典礼后与老师们合影留念
合肥七中教育档案(45):那些年我们在合肥七中的日子(图2)
合肥七中2007年新学年开学典礼上毕业生、家长向老师们敬献鲜花
合肥七中教育档案(45):那些年我们在合肥七中的日子(图3)
魏达同学在2007年新学年开学典礼上代表300多位准大学生们向学弟、学妹们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