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校内新闻

校内新闻

媒体聚焦|从食堂消费到课堂表现:合肥七中AI预警系统织就“隐形安全网”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时间:2025-05-19 10:07 作者:合肥七中 来源:第一教育 阅读次数:

5月16日,在2025第二十二届上海教育博览会现场,安徽展区的合肥市第七中学展位前人头攒动,观众正在好奇地观看展位大屏幕上展示的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成果,其中,学校展示的学生心理画像尤其引人注目。不吃早饭、独来独往、情绪起伏较大……预警人数……重点关注学生……学校心理教师桑老师给记者展示了学校的阳光少年成长中心利用AI大模型制作出的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画像”,从这个功能强大、可视化程度高的“全校学生看板”屏幕上,可以清晰地看见某天学校学生的预警人数、预警原因和预警类型等信息,一目了然。

微信图片_20250519170933.jpg

桑老师告诉记者,这个画像每天都会自动生成,实时更新。当学校心理教师发现某些学生成为预警对象,会悄悄联系该学生班主任联合观察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全面把握学生的动态。学校心理教师桑老师在展位前介绍学生心理健康“画像”比如通过观察学生在食堂的饭卡消费情况发现学生在校饮食减少或者没去吃饭,加上学校课堂的监控影像观测到的情绪表现,再联合学生的其他情况综合判断成因。如果学生只是一时心情不佳很快恢复好状态,该学生的“警报”就会解除。如果某位喜欢结伴去吃饭的学生只是因为“饭搭子”有临时情况而独自吃饭,该同学的“社交危机”也会解除。

微信图片_20250519170958.jpg

很多学生从成为心理健康预警对象到解除警报,全程都没发现自己被学校关注到。而当个别学生的身心状况持续恶化,学校会全面、持续跟踪关注,适时介入。

那么,如此简洁高效的画像如何生成?据桑老师介绍,学校的家校社一体化呵护平台将定期监测与常态化监测相结合,融合多源数据,快速筛查重点关注对象。该系统通过每天采集学生饭卡上的餐饮消费习惯(独自消费还是和同学同时消费)、学业情况(如考试成绩)、情绪水平(如学校课堂监控影像)、家庭情况和量表结果等多项适时动态数据,利用AI大模型算法高效生成。

微信图片_20250519171012.jpg

同时,学校利用家校社一体化呵护平台依托数字平台,定期开展心理普测,建立特殊关爱学生电子档案,对“预警”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做好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可预约心理咨询,学校及时回应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需要,保障学生隐私。

如此先进的AI技术赋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如何?

“该系统预警功能强大,能够防患于未然。”据学校校长梁昌波介绍,学校有4700多名学生在学校健康快乐成长,多年来从未发生过一起校园恶性事件。2024年,学校被评为安徽省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先进单位、合肥市第一批中小学(幼儿园)重点家长学校。学校始终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探索形成“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

微信图片_20250519171017.jpg

据悉,学校有5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5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共同承担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一对一”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梁校长告诉记者,学校坐落于“中国声谷、量子中心”——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校园环境优美,是合肥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窗口学校。学校“近水楼台先得月”,从2023年起利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数据空间研究院提供的AI技术赋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起,学校开启了智慧校园探索历程,历经十多年的数字化转型,学校实现了数字技术与教育场景、学科教学、师生发展和学校管理融合创新。其中,在转变教学方式上,实现“互动”的课堂模式,利用生成AI构建问答系统,实时诊断学生薄弱知识点,生成个性化学习建议。 

微信图片_20250519171020.jpg

在科创空间打造上,融合创客教育理念,涵盖人工智能、机器人编程、3D打印、无人机等多元科技领域,打造科技实践空间,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在数字地球地理实验室建设上,通过三维可视化和遥感数据支持,实现数字化、探究式、启发式地理教学。在数字化课堂建设上:以数据平台为依托,以交互式大屏为教学媒介,以智能终端实现资源精准推送,以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

(来源:第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