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动态

课程思政:铸传统文化 品丝竹之美

时间:2020-12-11 11:22 作者:陆一凡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合肥七中课程思政全科育人公开课之《丝竹相和》美育思政课

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主题,合肥七中2020年课程思政全科育人公开课展示活动拉开了帷幕,20201130日下午,高一音乐组的陆一凡老师在鸿彩馆的四楼未来教室给学生们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音乐思政课——《丝竹相和》。

丝竹音乐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都是首批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音乐遗产,是代表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民族瑰宝,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学生们应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陆一凡老师将“弘扬传统文化,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作为课堂的主旋律,结合丝竹音乐和新课改的要求,在《丝竹相和》这一课题的设计中,通过作品赏析、风格对比、音乐创编、旋律听辨等环节,细致且深入的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个方面,让学生们了解丝竹乐曲的表现方法,培养对丝竹乐的兴趣爱好,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了解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的乐队构成,获得辨别音色的能力,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通过了解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理解形成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课程思政:铸传统文化 品丝竹之美(图1)

课程主题一共分为六个环节,分别为介绍江南丝竹音乐的来源与发展、对江南丝竹《中华六板》的细致赏析、带领学生创编新音乐、介绍广东音乐的来源与发展并与江南丝竹音乐形成对比,最后赏析新时代的民乐作品等环节。

陆一凡老师以丝类乐器琵琶的著名作品《十面埋伏》进行导入,急促有力的琵琶声表现了当时楚汉相争之时情势的兵荒马乱,动荡不安的时期让百姓处于水生火热之中,让学生了解到我们应该居安思危,珍惜现在的和平安宁的生活。也更好的让学生们了解到我们传统民族音乐之美,即便一件民族乐器也可以营造恢弘且震撼的音响效果。

随后询问学生们琵琶属于什么类乐器,引出按材料划分的“八音”中的丝竹乐器,随即介绍江南丝竹音乐和广东音乐,通过图片对比展现中国南北地域的风土人情,带领学生们聆听学习江南丝竹的八大代表作品之一的《中花六板》,《中花六板》是在老六板基础上的进行创编和加花的作品,中花六板的含义“中”即中速,“花”为加花,六板即为固定不变的曲牌,通过《老六板》和《中花六板》的谱例对比,陆一凡老师让学生进行加花创编新六板,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更好的体会加花的含义,并提问江南丝竹音乐的主要演奏乐器有哪些,让学生们体会传统丝竹音乐之美,感受中国传统的音乐的魅力。

随即按照地域的划分向同学们介绍广东音乐,最后从名称、地区、乐器、乐曲、风格等将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进行对比,了解不同地区音乐风格有所差异,主要演奏乐器也有差异,如江南丝竹为“二胡、竹笛和萧”,而“高胡”为广东音乐的主要演奏乐器,更好的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随即进行听辨练习区分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也在不断地发展结合了很多的流行元素,在以独具西域风情的“新民乐”《丝绸之路》的美妙音乐中结束了本节音乐课。

课程思政:铸传统文化 品丝竹之美(图2)

无论在江南丝竹音乐还是广东音乐中,专业的创作者或民间艺人他们都讲究“你进我出,你有我无”的配合。两首作品由音色之和透露出的文化内涵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谦让之和,为人处世之和。以及天地之和。和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感受“和”之美,传统文华之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引领学生更加关注民族音乐,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永远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陆一凡撰稿 张文圣统稿   张永剑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