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动态

合肥七中参加江苏省特色高中“精细化管理”暨

时间:2013-12-29 18:14 作者:admin111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理想与坚持
——江苏名校学习心得
地理组    王青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工作当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积极构建有效课堂。三月江苏特色高中“精细化管理”暨高中“有效教学”研讨会之行,赴江苏四星级扬州中学、扬州大学附中、南通栟茶中学参观考察,在专家引领下深化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小有心得,整理一二。
第一站,扬大附中——有效课堂的建立。
特级教师、教授级教师严济良校长报告中指出学校管理宗旨:以教师发展为第一战略,学生发展为第一宗旨,课堂建设为第一中心,教育改革为第一推力。在此宗旨背景下,严校长提出“循环教学”概念,即导学讲评练循环,促进学生发展。为此,扬大附中特地邀请一线教师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编写扬大附中的导学案,通过4年的时间初步建立了循环教学模式。
目前,我校正在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制,在地理教材的编制中,结合扬大附中的校长报告和高三地理课堂观摩,有几个亮点值得借鉴。一是校本教材编写目的是丰富学科内容,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其编写方式可以多元化,这份导学案本身即可视为校本教材;二是循环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环节、教学困惑和教学策略,将教育认知、学生认知作为课堂载体,这是循环教学的价值核心,校本教材的编写宗旨理当如此;三是导学案产品强调团队合作,要求传承,教师之间要有信任与奉献,我们地理学科组一直有资源共享的传统,这对同组备课教师间交流及教学研讨大有裨益,提高了备课效率,比如课件基本素材的准备时间大大减少;四是当导学案传承到每一届,应在原有教本基础上进行创新,严校长提出一个比例:承六创四,既发扬教师集体智慧,又促进针对性教学,因学而教。五是导学案开学前全部印制好,发放学生手中;六是导学案不是“教导学案”,一字之差,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言而喻,有利于学生有效学习习惯培养和方式的潜移默化。
第二站:扬州中学——文化可以摒除教育浮躁。
走进扬中,阳光明媚,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文化气息,这所1902年创立百年名校,处处是青砖黛瓦的古建或仿古教学楼,小树林将园内的琅琅书声隔离于市井喧嚣。凝重的树人堂前,一块大石上刻“正直向上,热于求知”,苍劲有力。这样的氛围让人不禁感慨,心向往之。林荫下,扬中的校长报告指出:办学应有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培养的学生既有独特的个性和主体性,又有共同的社会性,善于分享与合作。为此,扬中的第二课堂广泛发掘资源,邀请社会各界人士上课,前后开设多达两百多门科目,如英美文化、西方哲学,这些历史上一直鼓励思考、给人美感的文化在高中课堂的建立让我惊叹,对学生,这是多么有益的启蒙熏陶,于教师,作为成人在经历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后,在备、教的过程中重新面对美学,重塑自身精神文化品格,于学生、于家庭、于社会都是源源不断的幸福动力。由此看来,文化的传承似乎也是教育的本真之一,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教育理应渗透教育,一个有厚重历史感的学校,即便只是身处其中,已经开始思想的解放与驰骋。高品位的德育文化是学生乃至教师人格无声无形的凝练。
第三站:南通栟茶中学——努力可以让后来者居上。
出发前,同事玩笑地说,“又笨又差”的学校有啥好学的。而正是这所生源不算一流的农村中学屡创高考奇迹,形成“栟中现象”研读风。列举数据:01年高考本科率破80%,03年破90%,04年均分全省第一,近年,本一上线率70%以上,本二上线率90%以上。即便我对网上流传的栟中学生住进老师家里,六点早自习开始的魔鬼训练持保留态度,但这组数据还是引发我强烈的好奇心,在校长报告和课堂观摩中,多了一点感受,比较深刻的是栟茶中学的“苦育”。栟中校训“守规矩,便可日日进步,肯吃苦,才能代代成长”。与前两所学校的先进多媒体教学设备相比,栟中的科技配备相对弱了些,但在朴实教学风引导下,课堂不追求表面的热闹,教风朴实,学风踏实,观摩课堂上听不到一点与学习无关的声音,同样的题目栟茶学生做3遍,第3遍要求保证100%正确。也许正基于老师的苦付出、学生的苦学习让栟中成为现象。
聆听专家报告,有些收获,也有些困惑,无论循环教学还是朴实教育,其核心都是回归教育规律,遵从学生认知特点,这是优秀学校的共性,不同的是学校的做法,教师、学生对学校方式的感受如何,怎样去保证和检测效果,短短的报告时间对细节做法介绍不多,这些更值得研讨和学习,留下遗憾。行程结束,至少让我明确,教书不只成“匠”,当对方是有生命力极具可塑性的人时,教育当为其终身发展负责,当成为一种理想,是理想应该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