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动态

信息技术学科有效技能课题实施方案

时间:2013-12-29 18:05 作者:admin111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

 
信息技术学科有效技能课题实施方案
倪一帆
       合肥七中《有效技能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组在课题开题报告中指出: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时也使广大中小学教师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学科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之一。大量的教育实践与研究证明:教师能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努力改善课堂教学活动,最终实现传统和现代优势互补,特色发展,整体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
信息技术学科是学校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使教师因此而少教,学生因此而多学,让校园充满欢乐”对我们充满挑战。根据学校课题组的课题实施方案,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制定信息技术学科有效技能子课题的课题实施方案如下:
一、    课题研究方法:
采取调查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学习有关有效技能的理论知识,更新教育教学理论,结合新课改要求,将信息技术教学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有机的结合,改革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整体优化。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树立整体优化的观念,结合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及计算机教学资源,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积极探索符合有效技能的新型教学模式: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基于任务的学习模式;基于协作的学习模式;基于个性化的学习模式,以此来优化学习过程,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08年5月-2008年9月)期间主要任务是:阅读理论文献,与学科组老师学习《有效技能》专著,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并根据课题组的安排,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理解研究课题的主要任务,明确研究途径和方法,撰写信息技术学科有效技能课题的开题报告,保证课题的有效进行。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08年9月-2009年8月)期间主要任务是:根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按照《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的课程要求,根据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要求,利用有效技能的工作原则,制定教学计划,制作单元教学设计,与备课组老师一起完成教学课件的制作,实施有效技能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包括设置问卷调查,分析反馈问卷调查表,确定试验班级同时将学生进行分组,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确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将《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的教学内容设置为几个大的综合活动,并以综合活动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观察分析比较利用有效技能原理的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的差别。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09年9月-2010年8月)
探索构建“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和“网络环境下学生协作学习”的课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实现提高有效技能,打造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特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探索构建四种教学模式:第一,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第二,基于任务的学习模式;第三,基于协作的学习模式;第四,基于个性化的学习模式,以此来优化学习过程,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对课题实施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根据收集、整理的资料和数据,写出课题研究报告,撰写论文、制作信息技术教学案例集,录制影像资料,并上报学校《有效技能与课堂改革试验与研究》课题组。